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阻断对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效果。 方法 2011年6月-12月将326例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3例,观察组在送管时运用B型超声引导下阻断颈内静脉;对照组在送管时采用传统的偏头压肩法阻断颈内静脉。置管后通过胸部X线片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位率。 结果 观察组发生导管异位2例,对照组发生12例,两组导管异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7,P=0.006)。 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阻断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Citation:
雷文兰,陈华英.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阻断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效果观察.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2013, 28(3): 447-448. doi: 10.7507/1002-0179.20130144
Copy
Copyright ©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of 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 All rights reserved
1. |
郑小华, 刘珊. 分步骤法维护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留置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 2006, 21(13): 23-24.
|
2. |
高玲. 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并发症关系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2): 2074-2075.
|
3. |
姚辉, 宋敏, 刘玉莹. 成人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12, 26(3A): 582-584.
|
4. |
许晓云. 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0(8): 124-125.
|
5. |
周和清, 扬蓓. PICC的X线解剖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8): 2009-2010.
|
6. |
章春芝, 王桂英, 薛志芳, 等. PICC专项技术规范管理的实践[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1): 50-52.
|
7. |
付艳枝, 戴德兰, 张海霞, 等. 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在PICC置管时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4): 348-349.
|
8. |
胡君娥, 周志芳. PICC导管头端异位入颈内静脉正位方法的改进[J]. 护理学杂志, 2009, 24(17): 34-35.
|
9. |
王东平, 陈立新, 王萍, 等. 彩超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22): 84-85.
|
- 1. 郑小华, 刘珊. 分步骤法维护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留置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 2006, 21(13): 23-24.
- 2. 高玲. 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并发症关系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2): 2074-2075.
- 3. 姚辉, 宋敏, 刘玉莹. 成人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12, 26(3A): 582-584.
- 4. 许晓云. 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0(8): 124-125.
- 5. 周和清, 扬蓓. PICC的X线解剖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8): 2009-2010.
- 6. 章春芝, 王桂英, 薛志芳, 等. PICC专项技术规范管理的实践[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1): 50-52.
- 7. 付艳枝, 戴德兰, 张海霞, 等. 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在PICC置管时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4): 348-349.
- 8. 胡君娥, 周志芳. PICC导管头端异位入颈内静脉正位方法的改进[J]. 护理学杂志, 2009, 24(17): 34-35.
- 9. 王东平, 陈立新, 王萍, 等. 彩超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22): 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