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后患者焦虑症状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0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后焦虑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治疗配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 常规治疗配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能明显改善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后患者的焦虑症状,且安全易操作,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有效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
Citation:
胡丽, 黄霞, 叶应华.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焦虑症的疗效观察.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2014, 29(5): 935-936. doi: 10.7507/1002-0179.20140284
Copy
Copyright ©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of 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 All rights reserved
1. |
江开达. 精神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1.
|
2. |
宋燕华. 精神障碍护理学[M]. 长沙: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27.
|
3. |
孙学礼. 精神病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50.
|
4. |
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2004年中国禁毒报告[EB/OL]. (2004-12-31)[2013-05-20]. http://www.docin.com/p-502412726/html.
|
5. |
陈科文. 对青少年药物使用和滥用的病因学研究[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0, 9(2):84-87, 93.
|
6. |
郝伟, 刘铁桥, 王小平, 等. 工具性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者及其使用情况的调查[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2, 35(3):148-152.
|
7. |
王汉文, 宣刚, 刘琳, 等. 新型毒品滥用人员的原因分析和临床分期的认识[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8, 14(5):284-286.
|
8. |
卢青英, 章慧燕, 王秀玲. 脑循环治疗加认知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智能恢复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29):16-17.
|
9. |
程明珍. 电刺激小脑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护理, 2007, 13(1):12-13.
|
- 1. 江开达. 精神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1.
- 2. 宋燕华. 精神障碍护理学[M]. 长沙: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27.
- 3. 孙学礼. 精神病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50.
- 4. 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2004年中国禁毒报告[EB/OL]. (2004-12-31)[2013-05-20]. http://www.docin.com/p-502412726/html.
- 5. 陈科文. 对青少年药物使用和滥用的病因学研究[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0, 9(2):84-87, 93.
- 6. 郝伟, 刘铁桥, 王小平, 等. 工具性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者及其使用情况的调查[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2, 35(3):148-152.
- 7. 王汉文, 宣刚, 刘琳, 等. 新型毒品滥用人员的原因分析和临床分期的认识[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8, 14(5):284-286.
- 8. 卢青英, 章慧燕, 王秀玲. 脑循环治疗加认知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智能恢复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29):16-17.
- 9. 程明珍. 电刺激小脑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护理, 2007, 13(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