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医用臭氧(O3)对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分为单纯应用胶原酶组(A组)和O3联合应用胶原酶组(B组)。两组患者均经椎板间孔入路穿刺,并将针尖调整至病变椎间盘突出物内,A组单纯注入胶原酶溶液1 mL(含胶原酶600 U);B组先注入50 mg/L O3 15 mL,15 min后再注入胶原酶溶液1 mL(含600 U)。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MacNab法比较术后3 d、1周及1个月患者疼痛的程度及疗效。
结果
B组术后3 d及1周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1个月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术后3 d及1周有效率分别为71.2%和88.5%,明显高于A组51.7%和71.4%,而术后1个月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O3联合应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胶原酶。
Citation:
刘丽, 吴云松, 巨辉. 医用臭氧联合应用胶原酶与单纯应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的比较.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2016, 31(4): 728-730.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197
Copy
Copyright ©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of 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 All rights reserved
1. |
杨磊, 吴云松, 巨辉, 等. CT引导下经椎板间孔穿刺化学溶解术临床研究[J]. 华西医学, 2006, 21(1): 101.
|
2. |
余庆阳, 蒋煜青, 陈绎志, 等. 盘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分析[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3, 9(11): 54-55.
|
3. |
樊宏, 姚本礼, 孟增东.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近况[J].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2, 8(5): 384-386.
|
4. |
商卫宁, 李振宁, 候树勋, 等. 胶原酶化学溶解机制的再研究[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8, 14(3): 147-150.
|
5. |
何晓峰, 俞志坚, 滕皋军, 等. 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37(9): 827-830.
|
6. |
何晓峰, 李彦豪, 陈汉威, 等.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0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5, 2(5): 338-341.
|
7. |
张文祥, 倪家骧. 臭氧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7, 13(1): 46-48.
|
- 1. 杨磊, 吴云松, 巨辉, 等. CT引导下经椎板间孔穿刺化学溶解术临床研究[J]. 华西医学, 2006, 21(1): 101.
- 2. 余庆阳, 蒋煜青, 陈绎志, 等. 盘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分析[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3, 9(11): 54-55.
- 3. 樊宏, 姚本礼, 孟增东.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近况[J].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2, 8(5): 384-386.
- 4. 商卫宁, 李振宁, 候树勋, 等. 胶原酶化学溶解机制的再研究[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8, 14(3): 147-150.
- 5. 何晓峰, 俞志坚, 滕皋军, 等. 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37(9): 827-830.
- 6. 何晓峰, 李彦豪, 陈汉威, 等.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0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5, 2(5): 338-341.
- 7. 张文祥, 倪家骧. 臭氧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7, 13(1):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