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总结尺动脉腕上皮支双叶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5 月-2012年5月,对12例手指复杂创面患者采用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分别以其上行支和下行支为轴心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修复。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0~45岁,平均31岁。手指脱套伤2例,相邻两指软组织缺损4例,一指两处缺损6例。缺损范围6.0 cm × 1.5 cm~10.0 cm × 3.0 cm。皮瓣切取范围为上叶5.0 cm × 2.0 cm~8.0 cm × 4.0 cm,下叶3.5 cm × 1.8 cm~6.0 cm × 3.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
结果
1例术后12 h出现动脉危象,1例上叶皮瓣远端表皮部分坏死,经相应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颜色及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手指外形满意。手指恢复部分浅感觉,两点辨别觉为6~8 mm,平均7 mm。术后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7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0.9%。
结论
尺动脉腕上皮支的上、下行支管径与指血管匹配,以此为蒂的双叶游离皮瓣修复后外观、感觉恢复满意,是修复手指复杂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Citation:
郑大伟,黎章灿,许立,张旭阳,石荣剑,孙峰,寿奎水. 尺动脉腕上皮支双叶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13, 27(1): 116-118. doi:
Copy
Copyright ©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of 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 All rights reserved
1. |
潘达德, 顾玉东, 侍德, 等.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0, 16(3): 130-135.
|
2. |
张高孟, 顾玉东, 徐建光, 等. 尺动脉腕上皮支瓣12例报告.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991, 14(2): 69-70.
|
3. |
侯瑞兴, 巨积辉, 陆金法, 等. 游离尺动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 17(3): 188.
|
4. |
唐继全, 甘干达, 陶智刚, 等. 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0, 24(11): 1407-1408.
|
5. |
巨积辉, 金光哲, 赵强, 等. 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5, 21(6): 337-338.
|
6. |
王一兵, 王增涛, 缪博, 等. 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6, 29(5): 343-346, i0003.
|
7. |
林海滨, 林涧, 郑晓晖, 等. 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8, 26(3): 335-337.
|
- 1. 潘达德, 顾玉东, 侍德, 等.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0, 16(3): 130-135.
- 2. 张高孟, 顾玉东, 徐建光, 等. 尺动脉腕上皮支瓣12例报告.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991, 14(2): 69-70.
- 3. 侯瑞兴, 巨积辉, 陆金法, 等. 游离尺动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 17(3): 188.
- 4. 唐继全, 甘干达, 陶智刚, 等. 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0, 24(11): 1407-1408.
- 5. 巨积辉, 金光哲, 赵强, 等. 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5, 21(6): 337-338.
- 6. 王一兵, 王增涛, 缪博, 等. 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6, 29(5): 343-346, i0003.
- 7. 林海滨, 林涧, 郑晓晖, 等. 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8, 26(3): 335-337.